南昆山万绿丛中点点红。
西湖景区丰渚园7月份举行荷花节活动,吸引市民来赏荷。
政策解读
“惠州是旅游惠民和旅游生态地位处于全省第一梯队的引领者,旅游产业地位处于全省紧追第二梯队的领跑者。”《规划》提要:加强深莞惠经济圈的旅游合作,打造以深圳滨海都市、东莞商务休闲、惠州生态度假为核心主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构建环南昆山无障碍生态旅游圈,创建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环南昆山世界级温泉养生度假集聚带,打造成为世界级温泉养生度假目的地。
打造东江旅游发展轴,提升东江游精品,重点推动惠州东江-西湖水上城市游。
把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建设成为珠三角东岸黄金旅游带,打造成国际级生态型滨海综合旅游度假胜地。
由广东省政府印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日前正式出台,惠州旅游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契机。
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多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惠州,其幸福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在全省处于什么地位?迎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哪些问题急需完善和解决?记者日前采访了《规划》专家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系主任吴志才博士。
■政策解读
深化深莞惠和粤港澳旅游合作
《规划》提出,完善深莞惠旅游合作机制,在三地政府联席会议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进落实《深莞惠旅游发展与产业一体化合作规划(2012-2025)》。
推进环大亚湾区、前海-长安区、坪清新边界合作区三大重点旅游区域合作。其中,在环大亚湾区,深惠两市加快制定滨海旅游开发的实施性规划,统筹开发重点和步骤,合理布局开发项目,联动香港共建国际级滨海旅游区;坪清新边界合作区,作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开发生态低碳旅游的潜力地区,深莞惠三市制定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旅游项目,使三市成为旅游合作示范区。
《规划》还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大粤港澳三地整体营销力度,推进粤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粤港澳游艇、邮轮母港旅游合作,推进港澳旅游一体化合作。
构建“上山出江入海”旅游大格局
珠三角具有“外圈山-中部江-内圈海”的地理格局特色,形成了以“三山三江三湾”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带、黄金水道旅游带、蓝色滨海旅游带。《规划》提出,要推进珠三角重点区域旅游合作,通过构建“上山出江入海”的山水旅游大格局,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体系,探索以区域为整体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建立以旅游经济为主体的旅游功能区,把三大旅游带打造成珠三角跨区域重点旅游合作示范区。
◎绿色生态旅游带
构建环南昆山无障碍生态旅游圈
《规划》提出,在绿色生态旅游带中,编制实施《环南昆山旅游区发展规划》,构建环南昆山无障碍生态旅游圈。包括近期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惠州市(龙门)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中远期与惠州市罗浮山和广州市从化、增城等区域深入合作,推进广惠两市四地旅游合作,共同构建环南昆山旅游产业带和无障碍生态旅游圈,将其建成全省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域和山区生态旅游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创建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环南昆山世界级温泉养生度假集聚带,推进以龙门温泉带、从化温泉谷、增城温泉区为代表的温泉养生产品集聚区建设,整合打造成为世界级温泉养生度假目的地。
◎黄金水道旅游带
重点推动东江-西湖水上城市游
《规划》提出,在黄金水道旅游带中,编制实施《珠江-东江旅游带发展规划》等规划,重点整合西江、北江、东江等珠江三大水系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其中,东江旅游休闲带要打造东江旅游发展轴,重点推动惠州东江-西湖水上城市游。
◎蓝色滨海旅游带
建密切的港深惠滨海旅游联系
在蓝色滨海旅游带的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中,推动深圳、惠州两市共同编制 《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共同开展与香港的滨海旅游合作,建立密切的港深惠滨海旅游联系。
重点推进深圳大鹏半岛和惠州稔平半岛特色旅游区发展,推进港深惠海上旅游航线及海岛开发,东西联动环珠江口湾和大红海湾,把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建设成为珠三角东岸黄金旅游带,打造成国际级生态型滨海综合旅游度假胜地。
《规划》提出,从发展布局上,要以深圳大鹏半岛和惠州稔平半岛为两大半岛,以盐田片区和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为两大片区,以大亚湾海岛为一岛群,形成“两半岛两片区一岛群”旅游发展布局。
其中,惠州稔平半岛包括稔山、巽寮、平海、铁涌等,主要包括巽寮湾商务休闲组团和平海古城海洋文化小镇组团,重点发展高端滨海度假、商务会议、海上运动、休闲地产,建设高端酒店群、特色文化商业街、高品质海景居住区、旅游风情小镇等为主的国际知名滨海度假目的地;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以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含淡水、澳头、茶湾、霞涌等,形成具备高科技园区、滨海花园城镇和度假居住等多重特征的旅游接待基地;大亚湾海岛群,包括三门岛、大亚湾中央列岛、沱宁列岛等岛屿群,形成独具海洋、人文、生态魅力的海岛旅游胜地。
■高端访谈
惠州要抓住战略定位发展机遇
“昨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首《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惠州名扬天下;今天,‘惠州:惠民之州’正深入人心;明天,惠州是广东的缩影和希望。”日前,吴志才博士在他的QQ空间发表了题为《惠州:广东的缩影和希望》的文章,认为惠州是旅游研究实验室,惠民旅游代表地。
作为广东旅游界的权威,吴志才的此番论断无疑为惠州的发展增加了巨大的正能量。《惠州日报》记者日前就惠州旅游产业发展专访了吴志才博士。
惠州:全省旅游惠民和旅游生态引领者
记者:从《惠州:广东的缩影和希望》中可以看出您对惠州非常熟悉,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研究惠州的?
吴志才:我研究惠州正好10年了,主要是因为两大机会,第一个机会是近10年主持了省旅游局委托的三个研究课题,其中一个就是省政府刚发布的《珠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第二个机会就是近两年来给惠州市政府、县区政府和旅游局等主要领导做顾问的交流机会。这些让我对惠州从点的接触、到面的了解再到立体的认识,感受到惠州是一个旅游研究实验室、惠民旅游代表地、旅游投资热点区。
记者:您认为目前惠州旅游业在省内的地位如何?
吴志才:我认为旅游有3大主要功能:经济功能、民生功能、生态功能,所以旅游地位也主要体现3个方面。第一、旅游产业地位:惠州旅游产业在全省地位如同惠州市在全省地位一样,处于全省第三梯队,正在追赶第二梯队。第二、旅游惠民地位:惠州惠民旅游处于全省领先,做了很多接地气的惠民工程,如十年前全省第一个免费的国家级风景区惠州西湖实现从名湖到民湖转变,惠州好人游惠州、学子游惠州等系列活动都体现了旅游惠民。第三、旅游生态地位:旅游生态地位处于全省第一梯队,具有很好的生态美化度和形象美誉度,这也是惠州最大的品牌资源。
总之,惠州旅游惠民和旅游生态地位处于全省第一梯队的引领者,旅游产业地位处于全省紧追第二梯队的领跑者。
急需做好项目强市公共服务整合营销
记者:惠州如何从旅游资源强市发展为旅游强市?
吴志才:旅游强市的标志是:一流的资源、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产业。目前惠州还处于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产品和服务、三流的产业阶段。惠州旅游需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通过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产业竞争优势。
惠州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需利用“宜居、宜游、宜业、宜商”优势,继续借力发展,主要依靠“四借”:借政府平台环境、借专家智力谋划、借媒体效应宣传、借市场资本推动,真正实现“四意”:政府的意志、专家的意识、民众的意愿、资本的意图。
记者:惠州旅游产业面临着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吴志才:惠州旅游发展需要依托惠州市整体发展和大区域背景支撑,目前需要紧迫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项目强市:惠州是典型的旅游资源驱动型城市,目前利用“北山南海”资源启动了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惠州旅游发展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突破两大发展瓶颈:一是缺乏国际顶尖的旅游品牌和龙头项目作为惠州旅游发展旗帜;二是现有景点和项目未能充分塑造整合惠州旅游形象和市场吸引力。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也是做大做强旅游业总量的经济动力。需要借力高水平策划和招商,引进高端旅游项目投资商,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力的项目,进一步提升惠州旅游发展。
第二,公共服务:完善整个城市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按照城市即景区、城市景区化的发展理念,近期做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旅游交通集散和咨询体验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明服务环境完善等。
第三,整合营销:惠州旅游营销在全省处于领先,充分利用了全媒体和新媒体创新营销方式,如官方微博开通、O2O宣传、新浪微博发布、微信公众号和微官网开通、罗辑思维合作、国际旅游博览会举办、“惠州城市日”主题活动等创新做法,均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未来要做好几个整合营销:第一、旅游部门和其他部门共享营销;第二、旅游行业内部(如景区、酒店、旅行社、协会、志愿者、微信集群等)共享营销;第三、其他区域间共享营销。
念好山海经打好度假牌做好三示范
记者: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惠州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凸显特色?
吴志才:这一进程中,惠州应该抓住珠三角旅游“一地两区”,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枢纽区、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战略定位的发展机遇。《规划》提出惠州打造生态度假为核心主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在凸显惠州的特色上,要念好山海经、打好度假牌、做好三示范:第一,做好“山”的示范。构建环南昆山无障碍生态旅游圈:近期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惠州市(龙门)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中远期与惠州市罗浮山和广州市从化、增城等区域深入合作,推进广惠两市四地旅游合作,共同构建环南昆山旅游产业带和无障碍生态旅游圈,将其建成全省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域和山区生态旅游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创建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二,做好“海”的示范。推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共同开展与香港的滨海旅游合作,建立密切的港深惠滨海旅游联系。重点推进深圳大鹏半岛和惠州稔平半岛特色旅游区发展,推进港深惠海上旅游航线及海岛开发,东西联动环珠江口湾和大红海湾,把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建设成为珠三角东岸黄金旅游带,打造成国际级生态型滨海综合旅游度假胜地。
第三,做好“江湖”示范。推动惠州东江-西湖水上城市游,提升“江湖”地位,依托环西湖休闲圈,打造城市中央休闲区,不断完善旅游休闲社区示范,创建国家休闲区。
此外,要加强多层次区域联合营销,利用深莞惠、珠三角联合营销平台,拓展“深莞惠+汕河”营销平台、客家文化圈平台、东坡平台、高铁沿线平台,提升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水平,加强与东盟、日韩及其他国际友好城市和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
相关链接
惠州:广东的缩影和希望
昨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首《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惠州名扬天下;今天,“惠州:惠民之州”正深入人心;明天,惠州是广东的缩影和希望。
四脉看惠州,广东的缩影
底脉看惠州。惠州是广东自然格局代表:山-江-湖-城-田-海等所有资源类型地;
文脉看惠州。惠州是广东文化融合代表: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三大文化融合地;
地脉看惠州。惠州是广东地理轮廓代表:北部为山区、南部为滨海、中部为平原,形成北山-中城-南海格局,是广东轮廓缩小版;
经脉看惠州。惠州是广东社会经济代表:身在珠三角,尾在环珠三角,有第一世界的城区,第二世界的惠东、第三世界的龙门。
惠州旅游“三步走”
“上山进湖入海”景区旅游开发时代。“上山”:罗浮山、南昆山为代表的旅游观光;“进湖”:西湖为代表的城市休闲;“入海”:环大亚湾滨海度假。
“下山环湖深海”环旅游带产业发展时代。“下山”:环罗浮山-环南昆山旅游一体化产业带;“环湖”:环西湖中央休闲区-东江、西枝江的休闲旅游产业带;“深海”:环大亚湾海岸-海岛风情度假旅游产业带。
旅游发展与全市共融的全域旅游时代:旅游全产业链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