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惠州一中两人 进入文科前十) 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是不是系统坏了?!”25日中午12时是广东省高考放榜的时间,徐琰低头在微信上紧张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可是尝试多次,系统却只显示出自己的名字和准考证号。
很快,班主任老师打来电话:“恭喜!既然查不到成绩,可能成绩已经进入全省前十。”听到这个消息,徐琰激动得跳了起来。
同一个时刻,有徐琰这样经历的全省文科生有10名。这10名考生无疑是高考中的佼佼者,其中惠州的两位文科高分考生徐琰和洪汇琳不仅是同学,更曾是舍友。
2017年高考成绩揭晓,惠州市第一中学取得了优异成绩,至少16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文科前10名有2人,前20名有4人,前50名8人,前100名有15人;理科前50名有1人(第45名)。文科考生徐琰和洪汇琳的成绩被屏蔽,意味着她们进入全省前十名。值得一提的是,惠州一中的15名全省文科成绩前百名考生都出自有45名学生的高三(8)班。
惠州市实验中学2017年高考也成绩喜人。初步统计(总数1429人):重本上线人数354人(不含单考),本科上线人数1186人(不含单考),上线率分别为24.8%和83%。此外还有中央美术学院2人,中央音乐学院1人,北京体育大学1人。
集体的力量 学生从数学不及格到140多分
25日晚上,惠州一中新校区食堂迎来一年来气氛最轻松的时刻。根据刚刚公布的高考放榜情况,惠州一中在全省文科前10名有2人,前20名有4人,前50名8人,前100名有15人,这样的成绩在全省中学也并不多见。
食堂里,就餐的老师们脸上都带着笑容,“最牛班主任”——高三(8)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陈义不时接到祝贺的电话,笑声不断。
“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在学校的操场上,陈义说,之前的过程已经做得很好,而且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即使有个别同学出现遗憾,也肯定有学生脱颖而出。
实际上,取得如此好成绩的陈义,这是他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基础打得好”是他给出的主要理由,但他刚接收这个班级的时候,学生们的状态和高考成绩相比有着相当的差距,甚至有不少学生直接和陈义说,自己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才选择文科的。有一位学生平时数学成绩只有80多分,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高考取得140多分的优异成绩。“我们没有给他开小灶,主要是学生主动,主动提问,老师也主动解答学生疑问。”
陈义说,从高二分班开始,同学的学习就按照计划走。作为班主任,他认为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一直和他们说,成绩只是副产品,并不只是为了应试,有些内容可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可能是更长久之后用得上的常识,高中几年比较苦,但更多是掌握知识的快乐,到了高三再提高应试技巧。”
惠州一中的老师曾到衡水中学等地交流,陈义看来,一中学生的应试能力没有他们强,很大原因是之前一直强调知识的延展,在应试方面没有过多关注,到高三下学期之后,更多关注应试技巧,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我希望过几个月问这些学生在高中三年学到了什么,回答是学到更多的是做人和做事的方法,这是我希望的。”陈义说,他希望向学生灌输6个字的理念:自信、坚强、灵活。
学会欣赏,互相借鉴。陈义说,这是他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也是他自己身体力行的做法。
为了鼓励大家锻炼身体,他每周都要在操场跑步两三次,每次跑3000米,很多学生在他的带动下也会抽空进行体育锻炼。为了随时解答学生疑问,他和其他老师每天6时许就到办公室,晚上接近11时才离校。学生一有问题就能找到老师,这也是陈义认为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高分的由来 “见多识广”+临考状态
25日下午3时许,1999年出生的徐琰看起来放松又略显兴奋。就在几分钟前,她刚应约和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见面。一番交谈后,徐琰的感触是,清华的文科或许不如北大知名,但可以说是“少而精”,每个专业都很强。
“高考时状态不是特别好,运气很好。”徐琰说,自己平时成绩波动比较大,也曾获得全年级第一,但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只排在全校40多名,曾让她有点受打击。好在,在临近高考她不断调整状态,历史等以往稍差的学科都好了起来,“做题做多了,状态就好了。”在高考前都保持了很好的复习状态,对她的高考发挥起了很大作用。徐琰说,自己一般早上6时半起床,晚上会学习到23:30到24时,中间午休会休息40分钟。
3年前,徐琰以699分(满分750分)、全校50名左右的成绩从盛产荔枝的镇隆考入惠州一中。父亲在企业做事,母亲在佛山,徐琰从初中就开始住校,这养成她比较独立的性格。她对自己性格的评价是:有时开朗,往往文静。
“高中的应试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压力下,徐琰仍旧会抽空下盘国际象棋。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最大的改变之一是终于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学很多,想学舞蹈、学书法、去旅游。”她的兴趣清单已经积累了不少想法等待去实现,她希望再提升自己,有时间的话去香港或者江苏旅游,而选择江苏的理由是,那边文化底蕴深厚。
对于报考哪个学校,徐琰说还没确定,清华、北大都是可选项。但对于专业,她有自己的想法:法学或新闻。选择法学是因为向往很有理智的辩论,选择新闻是喜欢一些传媒人物,可以用吸引人的方式讲述真实的故事。
徐琰和同样进入全省前十的洪汇琳曾在高二时做过一年的室友,“她人很好,成绩好,也特别努力。”
和徐琰类似,曾经的室友加学霸洪汇琳的报考志愿也是“清华、北大”,专业倾向于法学或中文。
查询不到高考成绩的时候,洪汇琳感到有点小意外和小惊喜,因为她平时在年级的成绩一般在第三名左右。谈到学习心得,她认为,关键是做好笔记和错题本,课堂认真学习很重要,要紧跟老师的教学和复习指导。她的减压方法是,和玩得好的同学一起聊聊天、散步。
紧张的课业之外,洪汇琳爱看烧脑的电视剧,喜欢看文学类书籍,在作家中很中意创作了《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谈到即将到来的假期,洪汇琳说,自己喜欢弹古筝,从初中开始学了两年多,这个暑假准备考级。
面对面
高分考生徐琰谈备考 “知错就改”最重要
南方日报:取得全省前十,学习上有什么秘诀吗?
徐琰:学习中,知错就改是最重要的。跟着老师的步调,慢慢发现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少,应试技巧也慢慢提升。
南方日报:平时都采取哪些方式减压?
徐琰:喜欢和同学互相开玩笑,喜欢在床上把脚丫子翘起来,互相聊天,压力会减轻很多。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两个月,压力比较大,每天都会和在外地的妈妈通电话,妈妈每次都会鼓励我,告诉我答错了改了就可以,考不好也没关系。这对我在精神上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南方日报:你在作文上有什么诀窍?
徐琰:感觉高考作文发挥不是特别好,经验就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有套路,再加上写的时候灵活变通。我今年高考作文选择的关键词是一带一路,中华美食和移动支付。
南方日报:平时都会看哪些方面的书籍?
徐琰:我看书很杂,喜欢看小说,也看散文,每段时期看不同作家的作品,文风也会受影响,有段时间看朱自清的比较多,文章风格也会有点接近。
“最牛班主任”陈义谈学习 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南方日报:在教学方法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陈义:开始时以老师直接讲述为主,进入高三,学生有一定基础之后,开始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出题,然后由学生自己讲题,老师最后再来点评。
南方日报:平时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
陈义:跟着老师的步调走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高二接收这个班,不少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偏薄弱。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很敬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予以个性化指导,最终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
南方日报:作为班主任,你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陈义:在班级管理上,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很重要。有时学生想请假回去休息,我基本不会问理由,我相信学生都有合理的原因才请假。
学霸家长谈家庭教育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惠州一中考生张斌理科总分676分,全省理科排45名。张斌的父亲张旗接受了记者采访。
南方日报:张斌的考试成绩在预料之中吗?
张旗:算是正常发挥。得知成绩,我很开心。张斌从小成绩优秀,初中毕业于一中初中部,当时以全市第4名的成绩考入一中高中部,此后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
南方日报:平时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如何做的?
张旗:我是军人出身,转业后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从张斌小时候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孩子品德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张斌读小学开始,我都会主动参与张斌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果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也会对自己有着同样严格的要求。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比如说,要求孩子不要玩电子游戏,那我们家长肯定不会整天摆弄手机或是打麻将。
南方日报:张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特点吗?
张旗:除了做事的计划性和目标性比较强以外,张斌还有一份难得品质——坚持。张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晚听半小时的英语听力,这个习惯保持至今。至于孩子的学习,更多的依赖于自身养成的良好习惯,反而不用过于干涉,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老师教学的专业性。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黄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