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联新村光伏发电项目航拍。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王丹 摄
东江时报讯 今日,市政协挂点扶贫村联新村的光伏扶贫项目竣工。东时记者获悉,该光伏扶贫项目,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投产后,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将超过3000元/年。同时,根据帮扶目标,至今年底,该村剩余的53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剩余53户贫困户年底将全部脱贫
联新村位于惠东县多祝镇西北部,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距离多祝镇15公里,距离县城22公里,村现有422户,总人口2111人,耕地面积3351亩,山地面积19100亩。该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有贫困户79户292人。目前,村现有贫困户78户290人(其中1户五保户已过世、1户低保户母亲去世),贫困户在校学生67人,村主要靠种植水稻、蔬菜、花生、荔枝、龙眼以及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去年底,我们村有26户贫困户40人脱贫。”市政协办公室干部张金华担任驻村干部兼联新村第一书记,他介绍,24户无劳力和五保户政府兜底,生活无忧,住房全部纳入危房改造;2户一般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家庭收入稳定,住房也纳入改造。而到2017年底,目标是剩余的53户贫困户251人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联新村村容村貌有了大改观。例如投入131.83万元打造了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集文化服务为一体的村级文化广场和综合公共服务站;投入10万元开展整治村容村貌工程,建成村内垃圾中转站;协调县财政部门下拨30万元,建成了一个能处理2000多人生活垃圾的污水处理池等,通过基础设施改善,有力推动了村容村貌改变。
两个多月建好光伏扶贫项目
“为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助力联新村的发展,市政协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打造光伏扶贫项目。”张金华介绍,该项目立足联新村土地和太阳能资源优势,占地11220平方米(17亩),总投资约750万元,由扶贫款和市政协委员捐助而来。项目今年4月20日开始动工,为了早投产早实现创收,工程每天加班加点,将在6月28日竣工,并且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
近日,东时记者走访现场看到,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铺设路面。张金华介绍,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效益实现人均分红。依据现有建成950KW发电容量光伏发电项目,按平均年发电量100万度,按全额上网0.98元计算,年收入约98万元(按余额上网0.87元计算,年收入约87万元),扣除维护管理费用约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5万元/年,55户贫困户262个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约3167元/年,而且长达25年。
贫困人口共290人,怎么才262人有分红?张金华解释,262人将政府给的2万元扶贫款投入到项目中,所以可以参与分红。另外28人由政府兜底,直接达到脱贫目标,故不参与分红。
项目路面铺设。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摄
设想
围绕光伏项目建旅游地
据了解,在扶贫工作中,市政协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发动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为精准扶贫捐款1323.5万元,大力支持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电商扶贫等,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金华介绍,围绕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发展特点,目前正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要求,着手打造一个持续、可脱贫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设想在光伏发电项目山顶制高点建造一个瞭望亭和休憩小屋,南边的鱼塘拟建一个农庄和垂钓台,旁边养鸡场升级改造游乐场所饲养模式。由于该项目正前方一片农田和一条小溪,简易打造升级,形成一片可观光、可游玩、可开发的旅游地,借助电商平台带动村内南溪村日昇合作社发展,把联新村原生态的手工烘干荔枝和蔬菜以及火龙果、花生油、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
同时,接下来将切实按照省级贫困村标准要求规范、设计、改造、完善,并结合联新村地理环境、光伏发电项目、土特产品优势,可“小步先行”开发,稳步推进“旅游+扶贫”项目落地,切实把联新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