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了电灌站,农田灌溉就不用发愁了。”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道义说,有了电灌站,村里农田灌溉基本靠天的情况将成为历史。
羊和村是市人大机关挂钩帮扶的省级贫困村。自市人大机关挂钩帮扶以来,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变样,村卫生站、村公共服务站、电灌站等一批设施或在建设、或已完工;村中产业有了新成效,航天蔬菜种植基地有望8月前移交村委,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推进。
夯基础
新建电灌站让农田告别“看天灌溉”
“村中原有的电灌站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基本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王道义说,羊和村位于东江边,农田灌溉主要靠抽灌东江水。旧电灌站失去功能后,天一旱,村中的农田灌溉就受影响。
群众迫切希望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于是,在帮扶单位的协调下,该村积极推进电灌站建设,在东江边新建一座电灌站。如今,新电灌站已经建成,今后该村13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同时,经过多方协调努力,羊和村的农田纳入高标农田改造。目前,高标农田改造基本完工,农田灌溉水渠实现“三面光”,农田灌溉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羊和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也加紧推进。纪瑞娣是该村的五保户,今年80多岁。之前,她一直住在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的泥砖房里,每逢刮风下雨,她都要转移到安全地带。去年8月,她家的泥砖房改造顺利完成,新家是40平方米的小楼房。纪瑞娣说:“房子靓了不说,更主要的是刮风下雨不用跑了。”据悉,该村有14户贫困户的泥砖房需要改造,目前已完成12户,其余2户正如期推进。
随着挂钩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夯实:新卫生站正在装修,村民看病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公共服务站完成主体建设,村民办事将更加方便、高效;新建8.36公里村道硬底化工程已完成设计工作……
强产业
建设航天蔬菜种植基地
市人大机关突出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其中,注重因户施策,根据13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出台《市人大机关对羊和村挂钩贫困户种养、就业和读书的奖励办法》,鼓励贫困户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通过给每户发放1500元种养启动资金、给贫困户入学孩子发500元教育金、年底发放奖励金,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同时,注重思想帮扶,利用机关党委各支部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访贫困户,传授脱贫思想,变“我能做什么”为“你能做什么”,鼓励贫困户克服“等”的思想,自强自立,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该村突出抓好项目推进,持续“造血”推动脱贫致富。目前,由博罗县委、县政府统一主导,统筹扶贫资金170万元,在羊和村流转土地50亩建设集特色蔬菜种植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航天蔬菜种植基地,农户既可以收地租又可以分红,还可以就近就业。本报记者李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