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辣甲岛已成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之一(航拍图)。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东江时报讯 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王贺 昨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5年惠州市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下称《公报》)。据东时记者获悉,这是惠州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岛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惠州市列为推进海岛统计调查工作试点市的要求,对社会发布的广东省首个市级海岛统计调查公报。
东时记者看到,《公报》涵盖了海岛基本情况、海岛资源、海岛周边海域水质情况、海岛人居环境基本情况、海岛经济发展情况、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和海岛保护管理与执法等方面内容。
海岛数量约占广东省8.25%
东时记者从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年来,惠州市依据《海岛保护法》,实行了海岛保护规划制度、特殊海岛保护制度、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海岛统计制度等,逐步完善了海岛保护管理体系。大力开展海岛生态修复,逐步规范海岛开发秩序,实施惠州市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全覆盖,加强海岛执法监察,扎实推进海岛统计调查等海岛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海岛保护与管理能力。
《公报》介绍,惠州市海域内共有海岛162个,海岛数量约占广东省海岛总数的8.25%。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22个,面积最大的大三门岛面积4.79平方公里。全市海岛中,有居民海岛5个,分别是大三门岛、小三门岛、大洲头岛、黄毛洲岛和盐洲岛;无居民海岛157个,无居民海岛中属领海基点海岛1个,已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5个。海岛总面积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0.17%。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媒体多次引用报道的惠州市海域内海岛数量为140个,与此次《公报》的数据有差异。东时记者从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140个是上世纪80年代公开的数据,162个是最新统计数据。
惠州海岛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
《公报》介绍,惠州市海岛众多且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惠州市旅游的优势资源之一。惠东港口小星山岛是南海前哨,除了战斗遗址、鲍鱼养殖场旧址,还有渔民供奉的妈祖庙。大三门岛是1.4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岛上的石滩撒满了色彩斑斓、形态奇特的火山石,火山岩墙被海浪长期拍打而形成的海蚀崖和海蚀洞,都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大辣甲岛有优质的天然沙滩浴场、珍稀海洋植物和独特的造型石景,成为大亚湾无人岛中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先行者”。
据初步统计,全市162个海岛上共有自然景观50处,5个海岛上共有人文景观10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例如,惠州积极推动海岛旅游区建设,加强海岛旅游宣传力度。大辣甲为已开发的滨海旅游区,岛上设度假村、海水浴场、水上摩托、游艇、沙滩足球和饮食等服务设施,并在广东省开展的“广东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中,获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之一。
《公报》统计,2015年,惠州市5个有居民海岛均为海岛村,常驻人口约14000人,主要发展渔业和滨海旅游产业。三角洲岛、大辣甲岛等无居民海岛主要发展滨海旅游,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
政府措施
投2000万整治修复海岛
《公报》介绍,2015年全市海岛周边海域水环境状况良好。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的海水质量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海岛周边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比94.7%。据东时记者了解,这一结果,也让惠州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在全省处于最佳。
在保持水质的同时,惠州对海岛整治修复工作也稳步推进。《公报》介绍,截至2015年底,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刷洲、惠阳横洲、牛头洲以及大辣甲等4个海岛建设生态示范工程,植树272000株;在盐洲北部红树林保护区的范围内,以0.1米等深线为边界与岸边形成闭合区域,修复总规划面积约为130公顷。
《公报》介绍,目前盐洲岛北部白沙潭海域已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红树林350亩;在白沙村东边建设一座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教中心,并清理规划区内的违规用海,修复海堤,建设为渔民服务的航道和简易码头;建设参观红树林的木栈道、观鸟亭等基础设施。
相关链接
渔业资源
《公报》介绍,惠州市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岛屿众多,海水盐度变化小,海洋生物1300多种,是我国惟一真鲷鱼类繁育场,广东惟一马氏珠母贝自然苗场,并有石斑、鲷、龙虾、珍珠贝、鲍鱼和海胆等名贵品种。
海岛供电
《公报》介绍,惠州市部分有居民海岛已实现电力供应,8个海岛已实现24小时供电。其中,岛外引电的海岛5个,主要以接入国家电网的方式供电;自主发电的海岛3个,主要发电方式是柴油发电。有居民海岛电力供应尚不能完全满足用电需求,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用电条件有待改善,主要涉及偏远的大三门岛、小三门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