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浅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个别水深3至4米。
西湖由五湖、六桥、七山、十六景组成。
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
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
十六景指:玉塔微澜、苏堤玩月、象岭云飞、榜岭春霖、留丹点翠、花洲话雨、红棉春醉、荔莆风清、西新避暑、孤山苏迹、花港观鱼、飞岭览胜、芳华秋艳、丰山浩气、南苑绿絮、准堤远眺。这些景点品题精趣、与现实较为接近,更为淅外人士和国内游客所赞誉。
西湖景区自然布局甚佳,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 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1993年12月,西湖风景区成为全国评选的六个“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之一。
门票:西湖景区于2005年1月1日已取消主入口门票,现景区内有八个主景点需购票,分别是宝塔山5元/人、孤山5元/人、点翠洲-芳华洲5元/人。三个景点通票10元/人,惠州本旅行社价格8元/人。
地址:位于市区内环城西路
交通:从广州上广惠高速,到惠州境内的小金出口,沿惠州大道经云山西路过惠州大桥后即到。
泗洲塔
位于西湖西山。又称玉塔,为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代,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写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诗句。“玉塔微澜”遂被誉为惠州西湖一景。塔外为7层,内13层,砖木结构。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塔毁,万历初年改建亭,四十六年(1618年)复建塔。光绪初年,雷破塔顶一角,长了一株榕树,丘逢甲诗云:“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榕。”建国后修复,增建了步级扶梯,登临塔顶,可眺惠州全景。
湖心亭
位于西湖之丰湖上,因亭筑于湖心,四面环水,故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郡守吴骞倡议,惠城文武官员捐俸修茸。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瓦,高3.5米。于亭中可望苏堤横卧于湖水之上,玉塔屹立于西山之巅。四周波光熠熠,别有景致。清代文人廖鸣球有诗赞曰:“翼然独立似神工,四望湖光面面空,耳目拓开声色外,形骸恍入画图中。”
百花洲
位于西湖明月湾附近,与长桥相接。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甘公亮为惠州太守时,在洲上建落霞榭,分莳繁卉,人称为“花墩”,清初尚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在旧址上建镜芙轩,江逢辰等名人集此赋诗,仍称之为落霞旧址。“江上花开,洲前水流”,赢得不少骚人墨客题咏。清梁鼎芬有忆西湖杂诗曰:“花墩花墩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春时花发,香播西湖,令人心旷神怡。后人为此冠以百花洲美名。落霞榭屡经修建,临四壁窗户眺望,可尽览湖光山色。
门票:3元
点翠洲
位于西湖之平湖中。由苏堤经九曲桥可达。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洲上建有孤屿亭,明代建为点翠洲亭,亦即风亭。南山环翠,风景似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明代孙少娥诗云:“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宜点翠洲。”后为纪念辛亥革命“马鞍之役”所牺牲烈士,于1913年在此洲上建“留丹亭”,亭榭红墙绿瓦,朱柱屹立,四周古树苍翠,碧波荡漾,故人们称之为“留丹点翠”,是西湖一景,现辟为文物陈列馆。亭西有枇杷洲。另有二桥可通孤山与芳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