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景区内正在恢复“洞天药市”奇景,在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将可看到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多种知名中草药。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葛洪《抱朴子内篇》云:罗浮山“篱陌之间,顾眄皆药”。罗浮山是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拥有34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在全国名山中首屈一指。
千百年来,这草药天堂不乏采药治病、寻求养生之道的人,如秦时的安期生、三国时期葛玄、东晋的葛洪等,名人、名山及丰富的草药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中草药文化。时至今日,对罗浮山这个草药宝库的发掘和传承仍在继续。
博罗县罗阳第一中学的生物老师周天来为罗浮山的植物“著书立传”,至今已编写了《罗浮山珍稀植物图鉴》《罗浮山常见中草药》等5本书;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已初步建成,预计9月初正式对外开放;百草园、葛洪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葛洪药苑等各类载体接连上马;洞天药市两个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已经规划;在地方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罗浮山农户正在从事中草药材种植。
乘着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暨中医药博览会的东风,罗浮山的中草药文化将迎来新发展。
30多年来,周天来一有空就进罗浮山寻草药。
草药情缘
生物老师30年为罗浮山植物出5本书
8月16日,博罗罗阳一中的生物老师周天来到罗浮山,为他正在编写的第六本书寻找素材。52岁的周天来,从1984年开始就关注和研究罗浮山植物。每到周末或寒暑假,周天来就会拿起背包“潜入”罗浮山,在这一座广袤的植物宝库中寻找各类天然中草药。30多年来,他已经编写了《罗浮山植被图说》《罗浮山珍稀植物图鉴》《罗浮山常见中草药》等5本书,为罗浮山的植物“著书立传”。
“很多常人看来的普通草木,其实都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周天来说,“在我的眼里,罗浮山就是一个草药宝库。”
“这是五爪金龙,有护发作用;这是胜红蓟,可用于外伤止血;这是含羞草,有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在罗浮山朱明洞景区一个“杂草丛生”的角落里,周天来一口气找出了十几种可作药用的植物。
采访中,同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脚踝附近不小心被石头擦破了皮,鲜血直流。周天来见状,马上揪下一片胜红蓟的叶子,揉捏出汁后将叶子按压在伤口上,几秒钟后,伤口就止血了。
“这就是草药的神奇之处。”周天来说,罗浮山的药用植物遍地都是,只是普通人不了解,不会使用而已。
罗浮山内生长着金线莲等多种珍稀药用植物。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发现多种珍稀植物
周天来从事生物教学30多年,一直喜欢研究动植物。初为人师时,他有好几次被学生问倒了。“学生拿来一株植物,让我辨认,我认不出来。”周天来说,从那时起,他意识到自己知识浅薄,便开始主动学习植物知识。
除了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周天来还经常到户外去认识了解植物,其中去的最多的就是罗浮山。因为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年平均气温在20℃至26℃之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山体大,相对高度大,使差异较大的不同群落得以同处一山。周天来在这里开始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植物。
“一开始我是为了教学工作而走进罗浮山,随后对罗浮山丰富的植物资源产生了兴趣,就变成了爱好,后来了解得多了,好奇心越来越重,就开始进行研究了。”周天来说,每上一次罗浮山,至少会采集七八种植物回来,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识别、分类的植物,他还常常跑到惠州、广州请教专家、教授。
“一个人跋山涉水,经常会遇到各类意外,想想还是挺危险的。”周天来说,摔跤擦伤、险些滑落崖下、被山蚂蝗等蚊虫叮咬、摔坏相机等,他已经不知道遭遇过多少回了。
在采访当天,周天来也带伤而来,前不久他带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上山采访,不慎滑倒擦伤了手臂,如今还涂着红药水。
不过,一切的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他对植物研究的热爱。在无数次的探险过程中,周天来发现了罗浮山生长着多种珍稀植物,主要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格木、桫椤、红皮糙果茶、半枫荷、珍稀中草药野生金线兰、断肠草、红冬蛇菰以及被誉为民间“药王”的野生金线莲等。2014年8月,周天来还在罗浮山发现了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八角莲。
正为罗浮山植物编第6本书
据不完全统计,罗浮山现有植物3400多种,占全省总量近30%,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多种。针对罗浮山丰富的植物资源,博罗县政府和罗浮山管委会一直都想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调研,编辑一本基本的、有价值的植物图鉴,但由于难度大、专业性比较强,一直没有成事。直到2008年5月,周天来接下了这个任务。
从2008年5月~2009年5月,周天来几乎每逢节假日就往罗浮山跑,寻找罗浮山的珍稀植物,并一一拍照、形成文字。周天来从中挑选了100种珍稀植物编辑成《罗浮山珍稀植物图鉴》作为内部资料使用。
“在编写《罗浮山珍稀植物图鉴》的过程中,我发现罗浮山还有众多植物还未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尚未有人对此进行收集整理,所以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罗浮山丰富的植物介绍给大家。”周天来说,随后几年,他又陆续编写了《罗浮山植被图说》《博罗生态林科普画册》《罗浮山常见中草药》《罗浮山简篇图鉴》4本书,从不同层面介绍了罗浮山植物和药用植物的情况。
不过,周天来觉得还远远不够。目前,他正在着手编写有关罗浮山植物的第6本书。
“这本书还没有确定书名,主要内容是写罗浮地区能入药的植物,类似一本中草药字典,分门别类列出各种植物的特征和药用价值等,图文并茂,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周天来说,罗浮山能入药用植物1200多种,他计划选取其中比较常用的740种来编写。
目前周天来已经编写了13万字,大约写了300多种中草药,完成剩余的文字组织后,他给这些植物配上图片,让读者更好地辨识和阅读。
景区周边的特产店里摆卖的中草药材,大多采自山中。
开发利用
罗浮山成中草药研学和考察好场所
在探寻罗浮上草药宝库的路上,周天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多年来,博罗县政府和罗浮山管委会也一直在挖掘和宣传罗浮山的中草药文化。
走进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满眼苍翠,草木繁多。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许多草木上都挂有一个葫芦型的植物解说牌,上面有关于这一类植物的详细介绍。
这是前几年罗浮山创5A时,罗浮山管委会对景区内珍贵中草药植物进行了普查,并邀请周天来参与,对景区内2000多棵草木进行了识别和挂牌。这些植物解说牌挂上去后,每年都吸引很多学生到罗浮山景区开展研学、户外拓展或学认中草药等活动。去年,罗浮山景区接待学生达86.3万人次,占总游客接待量的24.2%。
作为南药基地,罗浮山还是中草药科学、养生医学等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2013年,专业考察队对罗浮山保护区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考察,对罗浮山及其周边的动植物、古村落、自然物产做了一次全面梳理,最终绘就《罗浮山海经》。
目前,博罗县已初步建立起中药资源数据库,并纳入全省及全国中药资源数据库,为全面、有效保护中药资源,推进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1年,罗浮山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后,今年7月又被广东省中医药局评为第8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目前,罗浮山风景区正全力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用多种当地药材泡制的罗浮春酒被称为罗浮山三宝之一。
发展计划
正规划两个万亩 中草药种植基地
9月份在罗浮山举办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暨中医药博览会,也为罗浮山的中草药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葛洪博物馆等将在大会举办前建成开放,普通市民将可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罗浮山的中草药资源。
走进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在白莲湖旁,一个新建的牌坊上刻有“洞天药市”四个字,两边刻着一副对联:采百药医疗百病 集千方广济千家。穿过牌坊拾级而上便看到一个大棚,这里就是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与青蒿园直线距离约100米。据介绍,罗浮山珍稀植物观光园集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体,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将培育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多种知名中草药。
升级改造后的葛洪博物馆,也有许多关于中草药资源的介绍。葛洪博物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周围配以点将台、洗药池、稚川丹灶、青蒿园、百草园等室外景观。在葛洪博物馆里面,市民还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望远镜,360度观察罗浮山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青蒿、艾、石菖蒲、金线莲、铁皮石斛、救必应、七叶一枝花、沉香、广藿香、两面针的生长环境和相关知识。
当然,对罗浮山丰富中草药资源的利用远远不止于此。博罗县“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把中医药健康养生和时尚创意产业定位为两大支撑产业。其中,发挥罗浮山、象头山及周边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中医药及衍生产业,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区。目前,“洞天药市”两个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正在规划中,在地方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罗浮山农户正在从事中草药材种植。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